哇哦,你有没有想过,玩游戏也能变成学习发音的小帮手?没错,就是那种听起来有点儿神奇,玩起来却超级有趣的仿音游戏!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,看看它是如何让发音变得轻松又愉快。
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变变球吗?那个可以变大变小的神奇球球,竟然还能成为发音的小助手!在天津的一家特殊教育机构,老师们就利用这个游戏,让自闭症儿童在玩乐中学会了发音。
老师把球变大,变小,孩子们喜欢球变大,把手伸进去,这时老师教他们发“dada”。一开始,孩子们只能模仿说“da”,老师立刻把球变大。渐渐地,老师先说一个“da”,然后在辅助下模仿说一个“da”,孩子们在模仿“dada”时,两个音的间隔由3-4秒缩短到1秒。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可以独立表达需求“dada”。
你知道吗?橡皮泥、动物拼板和七巧板这些看似普通的玩具,竟然也能成为发音的“神器”!在天津的那家特殊教育机构,老师们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些玩具,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会了发音。
孩子们喜欢橡皮泥、动物拼板和七巧板。在课前,老师们把这些玩具放到孩子们的视线内,但距离较远。当孩子们用“拿拿”和手势表达需求时,老师们引导他们说出“皮皮”(橡皮泥);“板板”(七巧板),并把物品作为直接强化物给予他们玩耍。经过一周的学习,孩子们可以熟练地掌握“板板”、“皮皮”的发音。
在天津的那家特殊教育机构,老师们还通过拓展发音,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会了更多的发音。
给孩子们较多的时间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,老师们记录喜欢玩具和活动的分类,并结合这些玩具拓展孩子们的发音,如喜欢女孩浇花的图片,从已掌握的“a”的音拓展到“hua”的音;辣椒模型诱发“la~lala”。
在天津的那家特殊教育机构,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,逐渐从单音发展到双字词。
孩子们独立表达的单音和叠音逐渐增多,把已掌握的两个单音进行组合,如“da”和“ma”组合成“大马”;“a”和“yi”组合成“阿姨”;“ban”和“ma”组合成“斑马”;“ma”和“yi”组合成“蚂蚁”等。
在天津的那家特殊教育机构,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,还学会了动名词的组合。
孩子们可以模仿约10组双字词及多个单音字,利用其动机把动名词组合,如孩子们需要拼板时可以辅助他们模仿说“拿板板”;吹泡泡可以模仿说“拿泡泡”;需打开时说“打泡泡”等。开始动词和名词之间有停顿时间,逐渐缩短;经过1个月的学习,孩子们可以主动表达需求“拿板板”。
在这个充满魔法的仿音游戏世界里,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会了发音,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。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点赞,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在仿音游戏中收获快乐和成长!